继订造最多5艘9000 TEU的新船从而打入集装箱船领域后,Ciner Shipping希望在接下来的2-3年内,将集装箱船数扩大到20艘左右。
此外,该公司首席执行官Vasileios Papakalodoukas还透露有兴趣进驻气体船板块,且订造LPG船或LNG船皆有可能。
尽管这家出道较晚的公司从表面看胃口不小,发展步伐也较为激进,但据Papakalodoukas称,其背后的风险管理策略实则颇为保守。
《贸易风》上月曾报道,Ciner斥资4亿美元在位于菲律宾的韩进重工业及建设公司(HHIC)订造4+1艘集装箱船,交付期定于2015年的10、11与12月,以及2016年的3月。
上述船只在订造前,已从韩进海运(Hanjin Shipping)获得最长12年的租约。但Papakalodoukas透露,报道中所称每天4.5万美元的租金过于高昂,实际商定的运费“接近4万美元”,但他拒绝透露具体金额。
在这份订单之前,该公司还与HHIC签过2艘18万吨位的散货船订单,不过是在该造船商旗下位于韩国釜山的船厂建造,交付期定于2015年的6、7月。
Papakalodoukas表示,尽管旗下所有的散货船都已签下定期租约,但公司在散货船与油轮领域的投资倒确实是出于投机目的。他解释称,它们获得的租金与指数挂钩,外加额外补贴,故与即期租船的性质差不多。
除在韩进订造的海岬型船与集装箱船外,该公司目前共有18艘船下水经营,其中包含7艘灵便型散货船,7艘ultramax型船与4艘卡姆萨型船,另在渤海船舶重工还订有2艘苏伊士油轮。
该公司于2009年正式起步,并在当年12月签下第一单。它今年已接收所订船只中的61%。
至于气体船板块,这位高层表示LPG市场的起步门槛相对较低,且鉴于美国正在经历页岩气革命,相信LPG货物的供应会源源不断。
“所以我们相信气体船板块的发展潜力,”他说。“但我们不信投机。要赌要投机,这市场还不够大。我们想要的是在市场建立自己的立足之地,尽管无法确定能否成功,但可以肯定的是,这是我们的目标之一。”
Ciner现已成为土耳其最大的航运公司之一,而它所花的时间并不长。Papakalodoukas透露称,其中的原因除缜密规划外,运气也很重要。
“我们在危机过后进入市场,且正值环保革命之际,真是足够幸运,”他说道。“此外,我们从银行贷得的流动资金比较有限,这点也很幸运 。”
他指出,过去很多公司的杠杆率高达85%至95%,而Ciner不过在60%至65%之间。
“当然你必须投入更多的股权资本,”Papakalodoukas说道。“不过相比85%的杠杆率,你的盈亏平衡点要低很多。”
Ciner背后的集团公司由白手起家的能源、矿业及媒体巨头Turgay Ciner创建,因而它若想募集更多的股权资本,应该困难不大。但迄今为止,该公司主要还是通过传统渠道寻求融资 – 此前已有3家德国银行为其船队提供资金,不过Ciner不愿透露这些银行的名称。接下来,为订造海岬型船与集装箱船,它正与其它一些德国及国际银行洽谈相关事宜。
他透露,“近期我们也曾考虑在中国或韩国,或两地同时申请出口信贷。”